业内人士:钢铁行业应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4月18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卓钢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第十四届中国钢铁物流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以"AI驱动变革 数智引领互联"为主题,聚焦中美关税博弈、数字化供应链发展、新周期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为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蔡进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GDP同比增长5.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联合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逐月向好态势明显。3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升至50.5%。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体现在四方面:一是需求基础夯实,消费、投资、出口数据亮眼;二是内生动力增强,政策驱动叠加市场需求,中小企业回升迅速;三是传统产业回暖,建筑业、房地产市场数据向好;四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端制造、数字化服务业增长强劲。面对中美贸易博弈,中国经济凭借内需韧性,有望对冲高关税影响。他对中国全年GDP实现5%的增长目标持乐观态度。
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魏晓栋在致辞中表示,钢铁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效率。当前,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行业的主旋律。嘉定区高度重视钢铁物流行业的发展,积极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嘉定区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扮演好"金牌店小二"的角色,全心全意提供最优质的营商环境、最大的发展平台以及最佳的服务保障,助力企业和人才在嘉定更好地成就事业。
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会长许集体表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对国内钢材出口和市场价格影响明显。钢铁贸易流通行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营品种由简单走向复杂,贸易利润由可观转为微利甚至亏损,竞争对手由同行延伸至上游钢企。方方面面的变化表明,传统的钢贸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时代,钢铁贸易流通行业的转型乃大势所趋。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全体会员企业携手共进,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共同应对市场挑战,为推动钢铁贸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卓钢链CEO潘富杰认为,2025年钢铁市场规模与需求结构有三大变化,分别为产量与需求总量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出口市场的变化。钢铁行业是强周期行业,要遵从规律、顺势而为,面对市场的多种不确定性,需要四步走:一是开拓多元市场,除欧美日发达国家外,还需拓展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二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加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服务商之间的合作;三是推动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构建"矿山—钢厂—用户"零碳产业链,提升生态整合能力;四是企业经营与管理双优化,实现降本增效、高效管理。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表示,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对传统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构建钢铁数字化供应链是传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需从技术应用、流程优化、生态协同等多维度推进,驱动路径主要有技术赋能、平台生态、流程重构、数据治理、绿色低碳、生态赋能等方向。钢铁行业数字化供应链的未来发展将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需求,通过重构生产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全链条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玉千表示,2025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整体呈现供大于需、钢材价格小幅震荡、焦煤和铁矿石等原料趋弱下行、钢材出口前置、厂库和社库双低、钢企盈利水平偏低但好于去年同期的情况。钢铁行业呈现出表观消费总量下降、直接出口贸易环境恶化、间接出口受影响大、建筑业用钢向制造业用钢转向明显四大运行特征。目前钢铁行业由"增量发展"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展望后市,钢材供给端压力持续,国内钢铁需求将小幅下降,出口将大幅减少。在此背景下,国内钢企需自律,只有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才能共渡难关,提升行业效益。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