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期货行情 正文

打造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新生态

作者:西财小C 时间:2025-08-25

强化功能发挥

日前,由期货日报和产业服务联盟共同主办的"2025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举办。与会嘉宾在会上表示,当前国家"反内卷"政策正在引导中国各行业由过往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和价格竞争的粗放模式,向注重质量和价值的商业模式转型。期货市场亦正从过去侧重于产品与工具创新,转向进一步深化功能发挥。推动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服务创新转变,将促进行业功能纵深发展,构建新型生态体系。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在新品种推出的速度与数量、交易规模增长以及市场规范程度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深入推进,期货行业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正迎来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但现阶段,产业机构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仍面临诸多挑战。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天能控股集团套期保值负责人余雪峰表示,当前企业在使用期货工具的过程中,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数据壁垒和资金约束三重困境。

首先,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的核心目标是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但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套保实践中存在专业能力不足,包括对风险对冲工具存在认知偏差、套保方案设计能力薄弱、团队与技术支撑不足等。其次,产业客户需结合现货供需、期货价格、宏观政策、国际市场等多维信息进行决策,但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最后,目前环境下,资金压力与资金成本约束形成了企业套保的"财务负担"。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度和杠杆特性对产业客户的资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余雪峰呼吁产业企业需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内部风控体系、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同时,他还表示,期货行业要聚焦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产品,建议相关方面能推动数据共享、优化套保会计与监管规则、支持场外衍生品发展。

从市场管理角度来看,上海筑金投资董事长姜昌武认为,提升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的效能,期货市场要防范价格非理性波动,建立主动、透明的预期管理机制,避免价格脱离基本面导致基差异常扩大。同时,及时完善交割制度,打通期现回归关键环节。对于防范基差偏离,他建议交易所针对近月主力合约与现货出现大幅升贴水的情况,建立分层预警与响应机制。在完善交割制度方面,他建议针对交割问题开展专项调研,细化交割品等级划分标准,优化交割结算价计算方式,同时动态调整交割手续费、仓储费等,让交割环节真正成为连接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桥梁"而非"壁垒"。

对于部分品种存在仓储成本高、运输不便利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参与交割的积极性,姜昌武建议探索"交易所+期货公司+产业龙头"共建交割仓库的模式,即交易所负责制定仓库建设标准与监管规则,期货公司利用网点资源布局区域仓库,产业龙头企业提供场地与管理经验,三方共担成本、共享收益。

在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会长马文胜看来,实体产业对期货市场的需求在演变,源于战略、定价、套期保值、规模管理、商业模式升级等多重诉求。他表示,产业传统的经营模式需从单一的经营管理,拓展为"经营管理+敞口管理+基差管理+规模管理+含权管理"的复合模式,实现利润"一变五"的升级。这使得企业利润来源更加多元化,并能针对不同产业周期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发掘相应利润点。"其中,最为关键的转变在于对期货工具的有效运用。期货公司应成为推动这一转变的核心服务主体。"他说。

华西期货总经理魏哲平认为,目前期货行业面临非常好的政策环境,行业逐渐规范,各项政策逐步落地,为期货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支撑,市场秩序也将进一步好转。期货公司应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投资者教育,填平产业用户从"想用"到"会用"之间的鸿沟。此外,应利用产业链"大手拉小手",将服务连成线、扩成面。各家期货公司可以立足本地,将本地的企业服务好,也可以借助大企业的优势,将期货服务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

"期货公司服务产业的过程,应该是不断贴近产业、融入产业、赋能产业的过程。"恒力期货总经理何芳表示,针对产业服务,要分层培育,降低认知门槛。她建议,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制定差异化的培育策略。针对大型企业,通过"一对一案例拆解"建立信任;针对中小企业,推出"轻量化工具体验包",降低尝试成本。同时,联合行业协会、产业龙头企业,开展"期货+现货"培训,用产业语言解读工具价值。

"我们要做好‘宣传员’,为企业链接平台资源。"物产中大期货副总经理刘建华认为,首先,积极推广交易所产业服务政策,带动企业参与交易所产业服务项目,协助申请交割厂库,帮助企业用好交易所产业支持政策,实现资源精准对接。其次,带动企业融入重大战略。最后,积极为大宗商品产业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公司通过各种平台交流,积极促进信息共享和行业协同发展,推动整个期货行业在大宗商品服务领域不断进步。

在服务工具和业务模式上,与会嘉宾认为,期货公司要继续加强创新能力、深化重点领域服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金元期货总经理陈小峰提到,服务工具创新包括综合应用场外期权、含权贸易、跨境风险管理工具等;服务模式创新包括"保险+期货"、期现结合平台深度赋能、"产学研"生态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服务包括细分产业服务、分层客户服务、精准对接国家战略等。

期货公司也要做好"陪跑员",赋能企业动态风险管理。刘建华表示,目前该公司正针对产业客户在采购、销售、库存、仓储物流等方面的难点痛点,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协同整合内部资源,打造了全面、高效的"一站式"综合金融衍生品服务,为企业匹配精准的风险管理产品,并利用数字化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质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魏哲平表示,期货公司也可以总结和借鉴行业服务产业的经验和先进做法。他认为,期货公司的股东背景、规模、管理模式都有很大差别,行业同仁可以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发挥比较优势。他还表示,近两年,产业服务联盟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比如组织联合调研、联合研究等。

期货人才队伍的培养也是行业实现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何芳建议期货行业要深耕产业,推动"产业研究员+期货分析师"的复合型团队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团队,深入产业链一线,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真实痛点。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总访问量
402,030
+2.5% ↑
今日访问
323
+12.3% ↑
在线用户
36
-3.2% ↓
停留时长
3:45
+5.7% ↑
2025-08-20 03:15